父母如何引導孩子遠離惰性

本文Tag標簽:早期教育??

  老肯尼迪在一種無法估量的愿望促使下,為孩子們提出了“一切為了勝利,絕不無病呻吟”的格言。這個家里規(guī)定了嚴格的法律條令:吃飯時,孩子必須在飯前五分鐘全部就座。母親羅絲把報紙上報道的當天新聞貼在通往餐廳的走廊上,以便孩子們經(jīng)過時讀上幾條,好在餐桌上參加辯論。

  惰性是一種行為松懈的習慣表現(xiàn)。時常令父母頭疼的是孩子在學習等方面表現(xiàn)出來的惰性。對于孩子而言,惰性更多的屬于一種潛在意識。譬如,早晨起床,并非睜眼即起,盡管父母已經(jīng)給孩子規(guī)定了起床時間并用鬧鐘督促,然而到時候,孩子還是多多少少地超過那個時間,懶洋洋地用各種方式再耽擱一會兒。父母對孩子的有意無意的認可,會助長孩子的惰性。

  惰性的另一種表現(xiàn),是對某一個計劃的拖延。孩子在面對諸如家長或老師精心安排的學習計劃時,常常會找到各種各樣的借口,把規(guī)定要完成的事情,推至第二天,而“第二天”同樣依舊。這并不是他們不想做或拒絕做,而是懶于動手,覺得這事往后面拖延一下,也未嘗不可。

  只有在某種壓力下,懶孩子才不得不按照計劃去做,而這種壓力往往“非同一般”。

  這為父母們提供了一個在他們看來通常確實有效的方法,即給孩子造成各種各樣的壓力:責罵、懲罰盛甜言許諾,或物質(zhì)刺激,或者就是外界壓力。但這并不能永久地解決問題,反而會助長孩子惰性的進一步滋長。因為,有時候父母因為工作繁忙或有其他事情要做。不能時時顧及到孩子的那份“計劃”。這恰恰等于給孩子開了“綠燈”。壓力沒有了,誘惑不存在了,計劃可以扔到一邊了,該趁著“大好時光”痛痛快快玩耍一番了。

  貪圖享樂和安逸是惰性的最具體表現(xiàn)。孩子們天性活潑、喜愛玩耍,對于洗碗掃地的功課則感到是外界強加給他的負擔,做起來也就不那么情愿。

  不過有些情況是由于缺乏信心造成的。譬如,一些事情在孩子看來是個難題,沒有把握能夠把它做好。而要做好這件事總需要動腦子費力氣,這確實不如玩起來輕松。

  有些孩子是害怕失敗,他們面對困難感到無從下手,便索性擱置一訥.找些容易的事情做,久而久之,便形成了惰性。

  父母們往往忽略了孩子這些方面的弱點,對他們期望過高,造成了孩子的許多精神壓力。他們覺得做不好這些事情有失面子,便想方設法繞開它。

  還有一些孩子做事情喜歡追求十全十美,把計劃和目標定得過高,而具體做的時候又感到力不從心,最終松懈下來。這就像伊索寓言里的那個蚱蜢,當冬天到來的時候,別的小昆蟲都有自己的食物,只有它整日為食物苦惱。因為在別的小蟲子專心為冬天儲藏食物時,它卻在制訂一個龐大卻難以實現(xiàn)的計劃。結(jié)果是自己的家里空空如也,那夢想中的計劃,終歸不能當食物。

  在發(fā)現(xiàn)了孩子身上所暴露的某方面惰性的跡象時,父母不應一味責怪,而是要找出其中的原因。

  對孩子來說,克服安逸思想是最為重要的。這當中確實存在著技巧。首先是如何把孩子的計劃制訂得既完善又不至于給其造成壓力,讓孩子在完成計劃的過程中感覺到輕松和愉快。這樣有助于孩子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。孩子的計劃不宜過于龐大,最好是每天的事情能當天做完,絕不拖延到第二天。做父母的不應過于苛刻,制訂計劃的著力點應在于培養(yǎng)孩子的自覺性。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夾人曾說過:生活的秘密在于把百分之九十的生活變成習慣,這樣你就可以習慣成自然了。父母須告訴孩子:

  ●沒有人事事成功,只有去做了才能證明。

  ●計劃不是結(jié)果。

  ●你要是不想起床,就永遠走不出房間。

  ●躺在床上,什么也做不成。

還有疑問嗎?請留下您的問題,15分鐘內(nèi)回答您!